【導語】植樹播綠,核心原動力還是人。這些天,在平武縣大山深處,一位59歲的山里漢子、“綿陽市綠化標兵”任順友,又像往年一樣,召集起工人為家鄉的荒山禿嶺披綠裝。 【正文】上午10點,在平武縣豆叩羌族鄉銀嶺村的一處荒山坡上,記者看到任順友正與工人們一起清理地塊、挖樹坑、搬運樹苗、扶苗培土,忙得滿頭大汗??此坪唵蔚闹矘?在這里并不輕松,因為土壤下布滿了韌勁很強植物根莖,給挖樹坑造成了很大阻礙。此外,今年春季當地的降雨量較少,對樹苗成活率存在較大影響,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任順友便在樹坑周邊鋪設了一些樹枝樹葉,以此來鎖住水分。 【同期聲】綿陽市綠化標兵 任順友:像這些一片樹枝樹葉一覆蓋之后 它這個土壤墑情還是比較好 始終比較濕潤 【正文】此次植樹,任順友召集了30多名工人,植樹30畝,共計6000棵柳杉、榿木、家杉樹苗。 【正文】任順友告訴記者,自己之所以要植樹造林,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看到家鄉的大山里出現了很多荒坡,便萌生了將荒坡“抹去”,為大山披上完整綠裝的愿望。于是,自12年前開始,他就大面積種植柳杉、白楊等各類樹苗,目前,已累計植樹造林4000余畝,相當于373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,培育樹木80多萬棵。 【正文】為了栽好、管好林木,每年有四個月時間,任順友都在忙于植樹造林事業,平均每天步行20000多步,爬升海拔1000余米。 【同期聲】綿陽市綠化標兵 任順友:最大的艱辛就是在這個撫育的過程當中 曾經那些馬蜂(要蜇人) 包括我自己的媳婦兒(也被蜇了)她中了蜂毒 都醫了幾萬 那個就艱辛得很 在醫院里住了幾個月 【正文】盡管植樹造林非常艱辛,未來也將產生豐厚的回報,除了一大片的生態資源,等林木長大后,任順友可以在林業部門的指導下,進行可持續性采伐,一半的收益還將分紅給對林地擁有承包經營權的村民。 【同期聲】平武縣豆叩羌族鄉銀嶺村村民 張春賢:以后樹長成功了 分成 我們對半分 這個還是給大家老百姓 帶來了很大的優越性(該同期聲在2022.12.5播出的“綠化標兵任順友:家鄉哪里有荒坡 我就在哪里種樹苗”) 【正文】2018年,任順友還牽頭成立了一個植樹造林合作社,帶領周邊群眾一起植樹,目前,合作社已植樹3000余畝。任順友告訴記者,將來他還將加大植樹力度,預計到2028年,帶領合作社累計植樹造林一萬畝。 【同期聲】綿陽市綠化標兵 任順友:艱辛 一言難盡 但是一看到植樹的這個效果 又感覺到很欣慰 就把所有的艱辛就覺得無所謂了 【編后語】 種下一棵樹苗,收獲一片希望,讓我們齊心協力,再接再厲,扮靚我們共同的家園。